内蒙古博物院前身是内蒙古博物馆,作为1957年自治区成立10周年大庆的重点项目,是全区唯一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,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,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列入世界建筑史。
进入第一个展厅是自然展厅,专门展示古生物化石,一直以来,我对远古生命的奥秘充满了好奇与敬畏。这次,在内蒙古博物院的自然展厅里,那些陈列着的古生物化石,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史前世界的大门。
晚白垩纪的内蒙古赞格尔龟,出土于巴彦淖尔,展厅里还有其他几具龟类化石
除了恐龙化石,还有各种形态各异的古生物化石。它们的纹理精细入微,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海洋的故事。还有古老的鱼类化石,它们的形态优美,仿佛在一瞬间被时间定格。
另有一个自然生物馆,用雕塑(或者是标本?不确定)展示内蒙古大草原的物种
内蒙古博物院还有一件王冠,属于西亚文物。
这个王冠主体由有一根金条合围而成,搭接处用金丝缠绕加箍,周围用金叶金丝金片编织成树叶及花卉状,上面镶嵌各种宝石,整体成花冠状,而此物也就是桂冠,来源于古希腊的神话,这件文物应是公元二世纪左右希腊化影响下西亚地区的产物。
二是元代钧窑“小宋自造”香炉
1970年12月,内蒙古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们在呼和浩特市白塔村东南约500米处参加生产劳动时,无意发现了窖藏文物,窖藏为两个盖有铁釜的黑釉瓮。
令人惊奇的是,两个大瓮中竟还藏着6件瓷器,分别是:香炉1件、镂空高座双螭手耳瓶1对、缠枝牡丹纹瓶1对、缠枝莲纺瓶1件。通过研究证实,这批瓷器属于元代窖藏,它们代表了元代瓷器制造业的最高水平,其中的这件小宋自造钧窑大香炉更是让人惊为天物。
香炉口径25.5厘米,高42.7厘米。双立耳,圆鼓腹,三兽足,足尖刻出三条爪痕,口沿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直耳,口沿至肩部两侧装饰有兽形耳。颈部雕贴3个麒麟,正面一双麒麟间有一方形题,刻“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”的楷书铭文,背面一只麒麟行走于颈部。
腹部饰四个兽面铺首衔环纹与兽面纹,因浓釉垂流经过,局部轮廓略显模糊,虚实相映。
香炉通体施天青色釉,因施釉较厚,以致烧制时纵横流于器表,形成天青釉面与土黄色露胎处的强烈对比,具有铜器的金属质感,由于积釉浓淡不一,色彩如水墨画般晕染开来,颇有水流凝滞之感,其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,具有荧光般优雅蓝色光泽,色调古朴优美。
整体胎质层次分明,使人感到内容丰富、清新、明快,整体造型浑圆饱满,古朴典雅,浑厚凝重,充分体现出元代恢宏壮阔的气象以及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非凡技艺,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完美结合。
小宋自造香炉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器型最大、最完整、制作最精湛的钧窑香炉。
三是查干诺尔龙
生活于距今约1.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。体长约26米,抬头可达12米,1985年发现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诺尔(查干诺尔的蒙古语意思为白色湖泊),故名。它属于爬行纲、蜥臀目、圆顶龙科的一个新种。
查干诺尔龙的股骨化石,几乎和成年人一样高。查干诺尔龙长度约26米,是亚洲白垩纪时期最大的恐龙。
这条恐龙骨骼化石装架于1987年8月1日,首度亮相,即以其威武的雄姿征服观众,引起轰动,令世人瞩目。如此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目前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。
以上是“三大镇馆之宝”
辽黄金覆面
来自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
在这个自然展厅里,我仿佛穿越了亿万年的时光,与远古生命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。每一块古生物化石都承载着生命的记忆,它们让我深刻地认识到,地球的历史是如此的漫长和丰富多彩,而人类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只是短暂的过客。
11 条评论
离我好远啊,有时间得去一趟
前段时间我也跟孩子去了我们当地的博物馆,带孩子领略了当地的历史人文,也是很不错的事情。
这次去内蒙古博物院,也让我对内蒙古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
到时找个好一点的天气去感受一下
你要从上海来呼和浩特吗
也不是不行,但是天太冷了我不想动。寒假都直接往泉州跑了
呼和浩特好玩吗?好玩我就下楼了,哈哈哈哈
不好玩就躺宿舍了
牛逼
有时候经常去这种地方 比看书 比看相关视频 感受来的更真切 因为我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 近距离的感受它的存在
我的注视就是对它最崇高的敬意